当前位置:首页  »   关注民生
“土坑酸菜”事件的余波,华容10万人耕耘30年的产业,一夕间崩塌
    2022-03-28    浏览量:87661

  中国经济报道 通常情况下,只有限量版奢侈品或供不应求的定制产品才需要等待,但令人没想到的是,买一袋方便面竟然只能接受预售!个别的方便面还要等至少10天才有货,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央视315晚会曝光了“土坑酸菜”,湖南插旗菜业变相火出圈。

  了解“酸菜”的来源之后,人们惊讶地发现,方便面这一微不足道的食品竟然有这么大的安全隐患。此时,白象食品霸气回应:没合作,放心吃!其67次相关的食品安全抽查,结果均为合格。根据媒体3月22日的报道,该品牌在过去7天售出27.4万件,总销售额高达1011.28万元,占整月销售额的77%。

  白象仅在3月16日直播时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82.25万元,还不得不称订单激增给工厂带来了巨大压力,全国各地的工厂已启动应急计划,只为确保全面生产和交付货物。白象官方旗舰店甚至表示,希望消费者按需购买,不要浪费。可以说这则公告在使用了“土坑酸菜”的企业面前,就是一场大型“凡尔赛”。

  央视曝光后,作为下游原料用户的康师傅首次发表声明称,已终止湖南插旗菜业的供应商资格,并封存了该公司所有的酸菜产品。纵然如此,康师傅3月16日的股价还是大幅下跌13.56%,市值蒸发了106亿港元,约86亿元人民币。如果按一袋方便面2元计算,康师傅损失了43亿袋方便面。

  与此同时,统一也表示已经封存了相关产品,将与市场监督局一起对产品进行检测。但同一天内,统一的市值还是蒸发近10亿港元。为此,统一还特别邀请网友参观工厂,希望表明自家酸菜生产线的标准。

  除了这些企业,许多餐饮相关企业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,比如说酸菜鱼。有人研究了我国最大的酸菜出口地华容县,发现中国60%的酸菜市场都被这里包揽。而酸菜鱼是与酸菜最相关的食物,因为酸菜鱼中有了酸菜和辣椒,口味非常符合大众的喜好,所以酸菜鱼已经是我国的一道名菜了。

  此时,许多与酸菜鱼相关的餐饮品牌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。而且不光是酸菜鱼,就连酸豆角所涉及的螺蛳粉也“塌房”了。3月21日,一组“脚踩酸豆”的照片在网上流传,随即“螺蛳粉酸豆角”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。

  对此,湖南一家酸豆角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,脚踩酸豆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。当酸豆从坑中取出时,人肯定会踩到酸豆上。大多数情况下,工人会穿着靴子工作,所以他们就穿着靴子踩;等7月天气很热的时候,工人会赤脚工作,自然就赤脚踩酸豆,但在相关产品出厂前有很多深层次的工序。

  与酸豆角异曲同工的是,插旗菜业的工作人员表示,脚踩酸菜不仅是现在才有的事,而是一种传统的生产方式。公司的产品在上市前必须经过10-13次的清洗,并经过严格的测试。并且,他们对采购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,不要开花或变黄的酸菜,向农民提供的收购价格也高于市场价格,比市场价格高5分到1毛钱。

  此外,员工们还表示,这次曝光伤害了公司和整个行业。长期以来,插旗菜业和种植原材料的农民形成了默契的合作关系。在华容县,芥菜具有特殊的地位,是当地的支柱产业。农民们可以放心种菜,无论种多少,插旗菜业都能给到保底价。

  2021年,华容县芥菜种植面积24万亩,年产值80亿元以上。当地有39家加工芥末的企业,有13多万人从事芥末相关工作。当地政府还为专门设立的“华容芥菜产业园”投资了10.5亿,对一个中部县城来说可谓下了血本。

  该产业园35-55岁的女工还可以获得32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工资,是当地众农民的生活保障。在被3·15晚会曝光前,插旗菜业是华容县最有望上市的公司之一。2021年12月,插旗菜业还被评为第7批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。然而,仅仅几个月后,它就面临着这种境地。

  “华容10万人的产业,耕耘了30多年,一夜之间崩溃了。”20多万亩芥菜,高达120万吨年产量,面对芥末收获的季节和狂跌的价格,最受伤的还是农民。曝光不良心的事件是每个消费者的渴望,但受伤的不光是企业,还有对应的底层员工。

  无论如何,“土坑酸菜”事件对消费者和相关企业都是有害无益的,教训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。即使脚踩酸菜、脚踩酸豆角的生产方式是一种传统,但在现代社会,为何不能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考虑卫生呢?例如,让员工穿上防护鞋套,不把烟头当做调味品。

  民以食为天,但不能以“不干不净,吃了没病”、“虽然我生产,但是我不吃”的方式制作食物。任何经营食品相关行业的人都必须确保安全和卫生。否则,一旦出了问题,付出的代价难以想象。

  展望未来,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,相关企业还是要真正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,而监督管理责任是政府的责任,也是我们的权利。面对食品安全,我们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。

来源:商媒体

faed50a923c01d9d8121845b9f6bae8.jpg

  作为经济发展的“助推者”,中国经济报道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、京忠智库及各省市人民政府驻京办、各省市商协会、上市公司、500强企业、央企国企、各大金融机构资源,被誉为赋能经济“三驾马车+”超级集群综合赋能平台,“融媒体+商协会+专家智库+”联手发力,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,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!

▶“三驾马车”联手发力赋能企业.pdf

▶ 中国经济报道 简介.pdf

中国经济报道简介及项目介绍.pdf